东体介绍上海聋人球迷会,最安静的助威,最响亮的看台

在热闹喧嚣的体育场馆中,看台往往是声浪与激情的海洋,在上海某些职业比赛的看台上,有一片区域显得“与众不同”——这里没有震耳欲聋的呐喊,没有整齐划一的口号,取而代之的,是挥舞的手臂、飞扬的旗帜和一双双专注而炽热的眼睛,这里是上海聋人球迷会的专属区域,一群用双手与心灵为球队助威的忠实支持者,东方体育日报深入探访了这一特殊群体,揭开了“最安静的助威”背后,那最为“响亮”的感人故事。

上海聋人球迷会成立于2018年,最初由几位热爱体育的听障人士通过网络论坛结识并发起,它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超过200名正式会员的注册社团,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组织最为活跃的残疾人球迷团体之一,他们的身影不仅出现在中超联赛上海申花、上海海港的主场,也同样活跃在CBA联赛上海大鲨鱼的主场看台上。

“声音的缺失,从未阻挡我们热爱体育、为城市荣耀呐喊的心。”球迷会创始人之一,用手语通过手语翻译老师表达了他们的初衷,体育的魅力在于其跨越语言、地域和身体限制的凝聚力,对于听障人士而言,体育赛场是极少数能够让他们与健听人群完全平等共享激情与快乐的空间,比赛的视觉语言——流畅的传球、精准的投篮、精彩的扑救——本身就是最通用的“语言”。

他们的助威方式,自成一道独特而震撼的风景线,当主队进球,山呼海啸般的声浪瞬间席卷整个体育馆,而在这片声浪中,聋人球迷区的庆祝方式却是一种极具力量感的“寂静的爆发”,他们不会尖叫,而是全体起立,奋力地挥舞着手中的围巾和旗帜,脸上绽放出极度兴奋的笑容,彼此用力地拥抱、击掌,他们的手掌因频繁、有力的鼓掌而变得通红,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们自创了一套完整的手语助威方式,一位核心会员担任“指挥”,用手语动作带领全场会员统一“呼喊”,一套快速旋转双臂的动作代表“进攻”,双手高高举过头顶再猛地向下挥动代表“加油”,紧握双拳在胸前交叉则代表“防守”。

这种无声的齐整,往往比声音更能撞击人心,许多临近看台的健听球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初是好奇,随后便被深深震撼和感动。“我第一次看到时,差点哭了,”一位姓李的老球迷说,“你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但你能从他们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里,看到百分之两百的投入和热爱,那种纯粹的力量,比任何口号都更有穿透力。”

东体介绍上海聋人球迷会,最安静的助威,最响亮的看台

俱乐部和赛会组织者也注意到了这群特殊的“第十二人”,上海某足球俱乐部专门为他们开辟了固定的优惠购票区域,并确保该区域拥有最佳观赛视角,赛场大屏幕偶尔也会捕捉他们的身影,让全场观众见证他们的热情,每一次都能引来更为热烈的掌声回应,这是健全社会与听障群体之间一次无声却深刻的情感共鸣与致意。

超越助威本身,上海聋人球迷会更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体育成为了他们重要的社交载体,比赛日不仅是观赛日,更是老朋友的聚会日,他们通过手语飞快地交流着对比赛的看法、对球员的评价,分享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对于许多会员来说,球迷会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更自信地融入社会,用行动证明“无声世界”同样精彩。

东方体育日报的报道,让更多公众关注到这一群体,报道刊发后,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而温暖的讨论,网友们纷纷留言:“这是对体育精神最纯粹的诠释”、“他们的热情‘震耳欲聋’”、“下次在现场看到他们,一定要对他们竖起大拇指!”

东体介绍上海聋人球迷会,最安静的助威,最响亮的看台

他们的看台,是赛场边最安静的一隅,却也是情感最澎湃、精神最“响亮”的地方,上海聋人球迷会用他们的方式告诉我们:真正的助威,源于心底最深沉的热爱;最响亮的声音,未必需要通过耳朵去听见,它可以通过眼睛去看见,通过心灵去感受,他们不仅是球队的支持者,更是生命强者的代言人,在无声的世界里,奏响了最为激昂热烈的体育交响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