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厅里,十几个孩子身着白色击剑服、头戴护面,手持花剑,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实战练习,剑尖碰撞的清脆声响、快速移动的脚步以及孩子们专注的眼神,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站在场边的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注视着训练场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看到孩子们重新回到剑道上,享受击剑带来的快乐,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王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一段特殊时期的波折,青少年体育培训正在逐步恢复活力,我们不仅要关注技术训练,更要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运动乐趣。”
重返剑道:恢复训练中的挑战与机遇
2023年以来,北京市击剑运动逐渐回归正轨,各击剑俱乐部和培训机构的学员数量稳步回升,据北京市击剑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参与击剑训练的青少年已恢复至较高水平,且新增学员数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王钰指出,重返剑道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许多孩子中断训练相当一段时间,体能和技术都有所下滑,更重要的是心理上需要重新适应。”为此,北京市击剑协会专门制定了针对青少年的恢复训练计划,强调循序渐进和趣味性,避免过度强调竞技成绩。
“我们鼓励教练员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让击剑训练更加多样化,比如设计一些有趣的挑战项目,分组对抗游戏,以及设置个人进步奖励等。”王钰介绍道,“目的是让孩子们重新发现击剑的乐趣,而不是仅仅把它看作是一项竞争性的运动。”
超越胜负:击剑教育的多元价值
作为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长期致力于推广击剑运动的教育价值,她认为,击剑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
“击剑运动能够帮助孩子培养专注力、判断力和快速决策能力。”王钰解释道,“在剑道上,你需要时刻观察对手的动作,分析战术,在瞬间做出反应,这种训练对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都有积极影响。”
击剑礼仪也是王钰特别强调的方面。“击剑是一项非常重视礼仪的运动,比赛开始前和结束后,选手都要向对手、裁判和观众行礼,这种传统培养了孩子们的尊重意识和体育精神。”
多位家长表示,孩子练习击剑后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律,一位姓李的母亲告诉记者,她10岁的儿子练习击剑两年后,不仅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教练教会他如何专注和坚持,这些能力也转移到了学习中。”
科学训练:避免过早专业化
面对近年来青少年体育培训中的过度竞争问题,王钰表达了她的担忧:“我们看到有些家长和教练过于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成绩,导致孩子过早专业化,反而影响了长期发展。”
王钰强调,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12岁前应该以培养兴趣和基本动作为主,而不是进行高强度专业化训练。“我们的建议是:低龄阶段注重乐趣和基础,随着年龄增长再逐步增加技术训练和战术理解。”
北京市击剑协会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规范青少年击剑培训市场,包括制定年龄分组训练标准、组织教练员培训认证、举办适合不同水平的比赛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为孩子提供更加科学、健康的击剑训练环境。”王钰表示。
让更多孩子体验击剑乐趣
谈到击剑运动在北京的发展前景,王钰充满信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体育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击剑作为一项兼具智力与体力特点的运动,正在受到更多关注。”
为了推广击剑运动,北京市击剑协会近年来与多所学校合作,开展击剑进校园活动,通过体验课、兴趣班和校队建设等形式,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这项运动。“我们不仅关注竞技人才的培养,更重视普及工作,希望击剑能够成为更多青少年的业余爱好,为他们带来快乐和成长。”
王钰最后表示,协会正在策划一系列面向青少年的击剑活动,包括暑期夏令营、趣味击剑比赛和等级测评等。“我们的目标很简单: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无论他们未来是否成为专业运动员,在剑道上获得的经历和成长都将受益终身。”
在训练厅里,孩子们结束了当天的课程,虽然汗流浃背但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互相行礼,然后兴奋地讨论着刚才的比赛,这种场景正是王钰和所有击剑教育工作者最希望看到的——孩子们真正享受着重回剑道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