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小将姜鑫瑞,剑道独行,自信绽放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佩剑个人赛中,一位来自江苏的年轻选手引起了全场关注,年仅11岁的姜鑫瑞以凌厉的攻势和沉稳的表现,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摘得银牌,这位戴着护面时略显瘦小,但一站上剑道就气场全开的少年,用实力诠释了他对击剑的独特理解:“比赛让我更加自信,场上只能靠自己。”
剑道上的独舞者
比赛进入半决赛时,姜鑫瑞面对的是去年冠军得主,双方比分交替上升,战至14平,最后一剑定胜负的时刻,全场观众屏息凝神,姜鑫瑞毫不犹豫地发起进攻,一个漂亮的弓步冲刺,手中的佩剑精准击中对手有效部位。
“那一刻我什么都没想,就是按照平时训练的那样做。”赛后接受采访时,姜鑫瑞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眼神中透露出超越年龄的坚定,“站在剑道上,你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裁判喊‘开始’后,所有外界的帮助都会消失,必须自己判断、决策和执行。”
这样的心态来之不易,姜鑫瑞7岁开始接触击剑,最初只是因为看电视上的击剑比赛觉得“很酷”,然而真正开始训练后,他才意识到这项运动的挑战性。
“第一次穿上击剑服时,我感觉自己像被装进了套子里,行动不便还很闷热。”姜鑫瑞回忆道,“而且我总是害怕被对手击中,开始时经常闭着眼睛乱挥剑。”
从恐惧到自信的蜕变
转变发生在持续的训练和比赛中,姜鑫瑞的教练李俊明表示:“鑫瑞最初并不是最有天赋的学员,但他有两点非常突出:一是善于思考,二是能够承受压力。”
李教练还记得姜鑫瑞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的情景:“那是在上海举行的一场区域性赛事,他上场后完全懵了,连输五剑后开始掉眼泪,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一边哭一边继续比赛,最终还赢下了那场小组赛。”
对于那次经历,姜鑫瑞有自己的解读:“哭不是因为疼或者害怕,而是气自己为什么做不好动作,后来我发现,越是担心失败就越容易失败,只有接受可能会输的事实,才能放开手脚去比赛。”
这种心态的调整使得姜鑫瑞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越来越出色,过去三年里,他参加了大大小小二十余场比赛,成绩稳步提升,2023年省运会击剑比赛佩剑儿童组第五名;2024年全国青少年击剑邀请赛第三名;再到这次全国锦标赛的银牌,每一步都是他自信成长的见证。
训练场上的“小研究员”
在日常训练中,姜鑫瑞以爱钻研技术而闻名,他的队友打趣称他为“小研究员”,因为他总是反复观看比赛视频,研究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并尝试融入到自己的训练中。
“我最喜欢看韩国击剑运动员吴尚旭的比赛视频,他的步伐控制和攻击时机把握得非常精准。”姜鑫瑞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我不会完全模仿别人,我会思考哪些动作适合我的特点。”
这种研究精神让他的教练深感欣慰。“鑫瑞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李教练评价道,“他会在训练后主动找我讨论技术细节,甚至会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时候我故意给他错误指导,他都能通过实践发现不对并提出疑问,这种批判性思维在年轻选手中很罕见。”
学业与击剑的平衡之道
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姜鑫瑞同样面临着学业压力,他的母亲透露,鑫瑞曾经因为比赛耽误课程而成绩下滑,后来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时间管理计划。
“他有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每天的学习和训练安排。”姜鑫瑞的母亲既心疼又自豪,“有时候我让他休息一下,他反而说‘我在做我喜欢的事情,不觉得累’。”
当被问及如何平衡击剑与学业时,姜鑫瑞表现出超乎年龄的成熟:“击剑教会我专注和效率,在剑道上,一分一秒都很重要,学习也是如此,我训练时全心训练,学习时全心学习,这样两边都不耽误。”
未来的梦想
谈到未来,姜鑫瑞的眼睛亮了起来:“我的短期目标是入选国家少年队,长远目标是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他补充道,“我知道这条路很难,但每次比赛都让我更加自信,我相信只要坚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这种自信不仅体现在击剑场上,也渗透到他的日常生活中,他的班主任老师表示,姜鑫瑞在过去一年中变得更加开朗和勇于表达,在班级活动中经常主动承担领导角色。
“击剑让我明白,生活中也会遇到像比赛一样的挑战,只能靠自己面对和解决。”姜鑫瑞说,“但同时,我知道背后有很多人支持我,这让我有勇气继续前进。”
全国锦标赛的银牌是对姜鑫瑞现阶段努力的最好肯定,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随着青少年击剑运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像姜鑫瑞这样的年轻选手正通过这项古老而优雅的运动,找到自信与成长的道路。
击剑场上,两个身影相对而立,裁判一声令下,金属碰撞声顿时响起,姜鑫瑞灵活地移动着步伐,寻找进攻的机会,这一刻,剑道就是他的整个世界,而在这个世界里,他正学会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