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广西县BA闭幕,体育为媒,文旅唱戏,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

广西讯 夜幕降临,灯光聚焦,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与观众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这不是职业联赛的现场,而是广西首届“县BA”篮球赛的决赛现场,8月25日晚,随着终场哨声响起,百色市平果队以87比79战胜桂林市临桂队,夺得首届广西“县BA”总冠军,这场持续了半个月的赛事,不仅点燃了八桂大地的运动热情,更成为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范本。

草根篮球点燃全县热情

广西“县BA”由自治区体育局与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赛事覆盖全区14个地市,共有56支县区代表队、超过800名运动员参与,与传统竞技赛事不同,“县BA”的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农民、教师、个体工商户,也有返乡创业的青年,他们不是职业运动员,却是当地人心中的“明星”。

“我们镇上的理发师是球队后卫,卖米粉的大哥是前锋,看他们打球特别亲切!”来自柳州鹿寨县的球迷黄先生说,比赛期间,许多县城的篮球场每晚座无虚席,不少观众甚至自带板凳、早早占位,社交媒体上,“县BA”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次,抖音短视频播放量超过5千万。

赛事组织者巧妙融入本地元素,中场休息时,融水苗族的芦笙舞、桂林渔鼓、宾阳彩架等非遗表演轮番上演;当地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带货走向全国;村民自发组成的啦啦队穿着民族服饰助威,成为场边一道亮丽风景。

体育搭台,文旅经济唱戏

“县BA”的价值远不止于体育本身,赛事期间,主办地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5%,酒店入住率超过90%,当地特色餐饮营业额平均增长40%,体育与文旅的融合效应显著。

在决赛举办地百色市平果市,当地政府推出了“篮球+旅游”精品线路,包含观看比赛、参观红色文化遗址、体验壮族民俗、采摘当地特色水果等项目。“很多游客上午去看邓公山红色景区,下午体验农家乐,晚上来看球赛。”平果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

赛事还带动了“夜间经济”繁荣,比赛通常安排在傍晚开始,结束后观众意犹未尽,继续留在当地消费,各大夜市人头攒动,烧烤摊、糖水铺、特产店生意火爆,据初步统计,赛事期间举办地的夜间消费额平均增长50%以上。

农产品搭上赛事“顺风车”也是一大亮点,横县的茉莉花茶、永福的罗汉果、北流的百香果等地理标志产品通过赛场展销、直播带货等方式销往全国,一位当地农户笑着说:“以前是我们找市场,现在是市场找我们。”

创新模式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广西“县BA”的成功探索了一条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赛事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不仅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更激发了市场活力。

多家本地企业通过赞助赛事获得品牌曝光,实现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赛事媒体版权被当地媒体购买,通过电视和网络平台直播,既扩大了影响力,也创造了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赛事提升了农村地区的公共体育设施水平,为迎接比赛,多个县区修缮或新建了篮球场,这些设施赛后将继续服务村民,赛事发掘了一批基层体育人才,为广西篮球运动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首届广西县BA闭幕,体育为媒,文旅唱戏,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

可持续性发展成为未来关键

首届广西“县BA”的成功举办证明了基层体育赛事的巨大潜力,如何让这一赛事持续焕发活力,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专家建议,未来应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强青少年参与,设立青少年组别;建立长效机制,将赛事与农村文体建设、产业发展更紧密结合,同时需要注意平衡商业开发与群众性之间的关系,保持赛事的“乡土气息”和“草根特色”。

自治区体育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将认真总结本届赛事经验,推动‘县BA’向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让它成为广西全民健身和乡村振兴的标志性赛事。”

首届广西县BA闭幕,体育为媒,文旅唱戏,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

夜幕深沉,颁奖仪式上的彩带缓缓飘落,但人们对篮球的热情并未消退,孩子们在场边模仿着球员的动作,商户们讨论着明天的备货计划,村干部们已经开始筹划如何利用这次赛事的影响力发展本地产业,一颗篮球,不仅传递着快乐与健康,更成为连接体育、文化与旅游的纽带,为八桂大地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