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乌斯建言德国队战术变革,克罗斯回归需转型 穆勒心态引热议
随着2025年欧洲杯预选赛的临近,德国国家队的人员配置与战术安排再度成为足坛焦点,德国传奇球星洛塔尔·马特乌斯在专栏中抛出重磅观点,直言托尼·克罗斯若重返国家队“不应再担任中场核心”,而托马斯·穆勒对现状的不满情绪也引发广泛讨论,这两大核心议题,折射出德国足球在新时代下面临的转型阵痛。
马特乌斯:克罗斯需让位年轻一代
克罗斯在2024年短暂复出帮助德国队夺得本土欧洲杯季军后,一度宣布退出国家队,但近期有消息称,新任主帅纳格尔斯曼正积极游说这位34岁老将回归,以稳定更衣室并提升中场经验,对此,马特乌斯却持反对意见:“托尼的传球视野仍是世界级,但现代足球的中场需要更强的跑动和防守覆盖,若他回归,更适合担任后场组织者,而非传统中场。”
马特乌斯进一步分析称,德国队近年来已培养出穆西亚拉、维尔茨等新生代中场,他们的突破和纵向冲击力更符合高位逼抢战术需求。“让克罗斯拖后调度,搭配年轻人的活力,或许是更平衡的选择。”这一建议随即引发两极反响:部分球迷认为老将的经验无可替代,而另一派则赞同“以速度换控制”的战术革新。
穆勒不满现状:老将的困境与无奈
托马斯·穆勒在拜仁慕尼黑的处境也成为舆论焦点,本赛季,这位35岁的功勋球员出场时间锐减,更多以替补身份登场,他在接受《踢球者》采访时坦言:“坐在替补席当然不好受,但我尊重教练的决定。”马特乌斯对此表示理解:“托马斯仍是顶级球员,但他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义——或许是国家队的超级替补,或是更衣室领袖。”
穆勒的困境反映德国“黄金一代”的普遍问题,随着格纳布里、萨内等边锋的崛起,传统影锋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德国名宿巴拉克指出:“穆勒的价值在于无球跑动和关键时刻的冷静,这些特质在大赛中尤为珍贵。”
战术实验:德国队能否找到平衡?
纳格尔斯曼上任后,德国队尝试过3-4-3、4-2-3-1等多种阵型,但中场控制力不足的问题始终存在,若克罗斯回归,其与基米希的搭档方式将成关键,数据网站《SofaScore》显示,克罗斯上赛季在欧洲杯的传球成功率高达92%,但防守贡献仅位列同位置球员的后30%。
前德国队助教弗利克曾提出折中方案:“可以让克罗斯与一名纯防守型中场(如埃姆雷·詹)搭档,释放其长传优势。”但这一设想需牺牲前场进攻人数,可能加剧穆勒等攻击手的竞争压力。
球迷与媒体的分裂态度
德国《图片报》发起的一项民调显示,52%的球迷支持克罗斯以新角色回归,而《体育画报》则认为“强行续写传奇可能阻碍年轻球员成长”,穆勒的处境同样引发同情,社交媒体上“#感谢穆勒”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但亦有评论指出:“足球终究是竞技运动,情感不能凌驾于成绩之上。”
变革中的德国足球
从马特乌斯的建言到穆勒的公开表态,德国足球正站在十字路口,如何在传承与革新间找到平衡,将决定这支传统豪强能否在2025年欧洲杯重现辉煌,正如马特乌斯所言:“尊重过去,但必须面向未来。”
(完)